当秦岭的积雪悄然融化,丹江的水色泛起新绿,春风便裹着湿润的草木气息,一头撞进了竹林关的沟沟峁峁。这座藏在商洛山褶皱里的小镇,像是被施了魔法,一夜间抖落冬日的素朴,披上了斑斓的春衫。 一江碧水织锦绣 丹江的浅滩最先感知春意。蛰伏了一冬的芦苇荡里,灰鹤掠过水面,翅尖点开圈圈涟漪。岸边的老柳抽出鹅黄嫩芽,枝条垂入水中,与倒映的青山绣成一幅流动的碧玉屏风。小孩嚷嚷着不要穿厚重的棉袄,院落铁锅里荠菜饺子翻腾的香气,混着山桃花的甜味,勾得岸边写生的画者搁了笔,索性枕着画箱躺进绵软的草坡。 竹院深处有新篇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改造后的王家院子,黛瓦白墙的民居挂着红灯笼,竹篱笆上爬满打碗碗花的藤蔓。80岁的王奶奶正用古法蒸制青团,艾草汁揉进糯米粉,裹上核桃、芝麻与野蜂蜜调制的馅料,蒸汽氤氲中满院清香。隔壁的竹编工坊里,年轻人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编蚕匾,篾条在指尖翻舞,渐渐织出蝴蝶与山雀的形状。村口的智慧大屏实时跳动着数据:今日游客量327人,空气质量优,民宿入住率92%——这春日的喧闹里,分明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夜枕星河听春语 当暮色染蓝山谷,徽派民宿的灯笼次第亮起。游客围坐在夯土墙院落的火塘边,烤着刚从地里刨出的洋芋,听主人家讲竹林七贤夜游丹江的传说。后山的竹海沙沙作响,与屋檐下的铜铃应和成曲。有人悄悄推开木窗,见银河正从凤凰山脊倾泻而下,繁星坠在江心,随着波纹明明灭灭。忽听得山林深处传来几声清越的鸟鸣,守林人的手电光如流萤划过,惊起一坡野樱花簌簌摇落。 千亩花海醉游人 转过向阳的山坳,层层梯田陡然换了天地。老屋场的千亩桃林正值盛放,粉白的花浪从山脚漫向云端,蜜蜂在花蕊间酿造着春天的第一罐蜜。穿蓝布衫的农妇挎竹篮穿行其间,指尖翻飞着给桃树疏花,花瓣落满肩头也浑然不觉。更有巧思者将废弃的石磨盘嵌进花径,磨眼里种几簇紫花地丁,引得穿汉服的姑娘们举着油纸伞争相留影。花海深处忽飘来一阵山歌,原是茶园里的采茶人指尖掐着雀舌新芽,用悠长的调子与对面坡上的挖笋人唱和。 春日的竹林关,是丹江水里游动的云影,是竹筛上跳跃的阳光,是灶膛中噼啪作响的柴火,更是老石磨转动时哼唱的古老歌谣。在这里,每一个奔赴春天的人,都能拾得一把打开乡愁的钥匙。(供稿:张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