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腾狮跃闹元宵:传统民俗的活态传承正月十二至十五,刘家垭村自发组织的社火巡演拉开帷幕。舞狮队翻腾跳跃间,"采青"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秧歌队身着五彩服饰,踩着锣鼓点演绎《拥军秧歌》;跑竹马表演重现了《杨家将》经典场景,八戒背媳妇的诙谐桥段更引得观众捧腹 。而在竹林关村主会场,近千名居民扶老携幼,跟随四条巨龙穿梭于古街巷陌,龙头与"竹林关古镇"牌坊的合影成为新年最热门的打卡瞬间 这些场景让人想起2018年"过街龙"活动的盛况:万人空巷的街道上,国家级非遗花鼓戏演员的表演与代标语展板交相辉映,传统与时代的对话在此刻具象化 。如今,这种传承在创新中愈发鲜活——丹水社区将VR技术融入灯会导览,游客扫码即可通过全息投影感受《诗经》纹样的流动之美 二、灯火里的文明密码:仪式感与社区凝聚力元宵节当天子夜,镇西广场的"长明灯"仪式庄重举行。七户居民将自家灯油注入龙须草灯笼,这一延续数百年的习俗让青年设计师小林深受触动:"数字灯谜再酷炫,也替代不了老人们用煤油灯巡山护灯的温情" 。这种代际传承在东关花灯展中尤为显著:80岁篾匠张德全将明代防风漆配方融入灯笼制作,而无人机编队却用光影拼出"和合共生"的现代汉字 文化站站长的话道出了深层逻辑:"社火不仅是表演,更是社区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正如邢家村与街道十一组灯会联合举办"过节龙"活动时,公安、交警与村民共同守护平安的默契,这种全民参与的仪式感,让竹林关的元宵夜成为流动的文化博物馆 当晨光驱散最后一缕灯影,这场跨越千年的民俗盛宴并未落幕。竹林关镇正以社火为媒,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文化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