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费重阳 2025年4月12日,记者探访丹凤县竹林关镇阳河村小寨沟口,岩层间汩汩清泉奔涌,通过现代化水处理工艺,“秦岭活泉”“秦臻山泉”从这里流向商洛、西安乃至天津市场。阳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军介绍:“这口泉水质天然纯净,年收益稳定在200万元以上。村集体通过注资分红和务工带动,8名脱贫户月均增收2200元,人均年收入突破1.1万元。” 竹林关镇依托万亩林地资源,构建“南茶北药中康养”产业格局。王塬村香菇产业园年产香菇20吨,产品远销西安及海外,带动就业超百人;南丈沟村发展天麻、连翘等中药材种植4600余亩,亩均增收1500元,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洲河北村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融合林果采摘、萌宠乐园等业态,年支付土地流转金21.7万元,惠及1300余群众,实现“生态变现”。 丹水社区工厂集群成为就业“蓄水池”。商洛万朋辉电子有限公司创新“集中+居家”模式,160余名群众实现灵活就业,数据线产品远销东南亚;陕西雅尔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超千万元,人均月薪达3000元。全镇通过3大社区工厂、31个合作社,带动6800人年分红800元以上。 陕西李氏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延伸魔芋产业链,新增豆制品生产线;东炉村肉牛养殖基地规模化圈舍扩建完成,年存栏量增长40%;“飞鼠养殖+侧柏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在7个村推广,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实现“林养鼠、鼠肥林”的绿色闭环。 竹林关镇党委书记杨富滨表示,2025年全镇以“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为轴心,打造四大增长极:精品农业:新建百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2处、茶叶精加工车间1处,千亩茶园带动采摘观光;文旅融合:培育特色餐饮5家、风情民宿5处,开发红色研学路线,年接待游客量增长30%;品牌建设:凯农魔芋、“秦臻山泉”推出30余款深加工产品,通过电商拓宽销路;治理创新:东炉村“五色工作法”入选省级典型案例,通过“平安夜访”“文明评选”提升乡村凝聚力。 2025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26家,累计达994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0人,其中脱贫人口占比42%;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总额突破500万元,较2020年翻番。 从山泉汩汩到数据线穿梭,从林间药香到社区机杼声,竹林关镇正以“生态优先、多元共进”的实践,书写着秦岭南麓的共富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