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盖手机曾经有三个品牌和三款热门的产品,不知道各位现在还关注吗?不得不说,现在滑盖手机几乎完全没了热度,只有少数用户仍然很钟爱这样的设计理念。从产品爆红、上市一直到如今这状况,也只过去了半年时间。这并不是某个品牌的问题,而是一种设计方案彻底退烧,那滑盖手机为啥这么快就不火了呢? 现在看滑盖手机从理念推出到形成产品,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提升屏占比。从传统屏幕到后来的全面屏,其实是供应链在幕后主导,有了新的切割方案、新的产品卖点,谷歌又打破了安卓系统对于屏幕长宽比的限制,这些都促成了全面屏手机的到来。但实现了全面屏之后,手机该设计成什么样子?其实去年有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像水滴屏、电动升降摄像头、滑盖设计等等,也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在众多方案里,滑盖手机其实是一种比较讨巧的设计。手机正面的空间是有限的,提升了屏占比就势必导致屏幕和其他关键部件争抢空间,于是各种小型化的新方案也随着全面屏一起到来,比如超小尺寸的各种传感器、超小型的摄像头等等。但如果手机设计成了滑盖样式,等于从手机屏幕后端抽取了一块空间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屏占比达到最大化,但是又可以让方案设计不再受空间约束。 但滑盖手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提升屏占比。如果单纯把这个数字做大,带来的未必是使用体验的提升。其实同期的刘海屏、水滴屏也遇到同样的尴尬,手机有额头并不意味着会丑,更不意味着会影响使用体验,做成这样反而可能体验不佳,至少审美就逼死了不少强迫症。而用滑盖方案提升屏占比,就显得更加极端了。 首先滑盖要有复杂的机械设计,而且由于专利的限制,每个品牌都要独立设计一套方案,既能实现功能又不和竞品冲突。这就导致小米MIX3、荣耀Magic2和联想Z5 Pro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同样功能,磁铁、滑轨都用上了,幸亏参与者只有三个,不然第四、第五个品牌该如何设计? 这样一套复杂的系统放在手机上,不管电池空间、散热还是快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即便这些都向滑盖妥协,手机的厚度还是有点控制不住,而且也增加了一个滑动操作,让用户不得不适应新的操作方式。但也必须承认,这几个品牌都很强大,在这里不讨论机械结构寿命问题,是因为目前似乎还没有类似的报告,可见滑盖本身还是很稳固的。 其实滑盖手机早就有了替代方案,而且比滑盖设计出现的还早一点点,那就是升降摄像头。智能机上vivo APTX和NEX早就在使用了,现在则是彻底廉价化和普及。升降摄像头等于把原来“滑盖”的部件集中在了一个小的区域,并且专门设计了一个电动结构。它实现了屏占比提升,又没有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囊括了滑盖手机的优点,舍弃了绝大部分缺点。如果非要说还有啥问题,那就是手机厚度还是有点控制不住——至少现在看是如此。 看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滑盖手机会被冷落,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设计方案就宛如昙花一现,估计不会再有后续产品了。如果喜欢这样的感觉或者使用方式,现有的三款产品也能全方位满足使用需求,还是值得考虑的。当然,更多用户肯定会优先考虑更新潮的设计,这才是让大家购买新品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