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GPS拥有24颗在轨工作卫星,完成了全球组网,而那一年中国北斗才刚刚立项。 没有人会想到25年后,北斗规模会位居全球第一,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各国瞠目结舌。 自200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升空,截止目前为止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已达39颗。 日前,日本媒体曾指出,联合国195个成员国中,多达130个国家首都上空每天可以观测到的北斗卫星数量已经超过其他导航系统,规模居世界第一。 卫星的数量是定位精度的重要保障,美国GPS系统在轨卫星31颗,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3米。 但是这个精度并不适用于美国向全球开放的民用版本,GPS民用版其定位精度只有10米。 这种精度用作军事会有许多的不足,这也是许多国家想开发自己定位系统的原因。 我国的北斗系统一期精度也是10米左右,但随着二期建设的完成以及2020年三期投入使用,精度会越来越高。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指出,北斗系统可以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 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的教授久保信明指出,“数年后北斗的精度将追上美国等发达国家。” 就目前来讲,北斗定位精度已经可以媲美美国的GPS,2020年北斗三期建设完工,其精度还会更进一步。 到那时民用定位精度将可以达到2.5到5米,超越全球其他导航系统。美国GPS也从2018年开始进行三代组网,要到2025年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至少5年内,中国北斗将保持高精度定位优势。 北斗系统是全球唯一兼具通导功能的导航系统,能够实现双向通信,为用户提供北斗短报文服务,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如:远洋渔船监管、重大险情灾害等将秒杀其他定位系统。 不仅如此,北斗定位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时精度都表现出比GPS更好的优越性。 GPS首次定位却需要1至3分钟,而北斗系统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只需要几秒钟。 这一点在救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日前,俄罗斯已经批准将格洛纳斯定位系统并入中国北斗系统,以此,北斗卫星走出了迈向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一旦兼容完成,定位服务的卫星数量还会增加,其定位精度、速度、覆盖率都会有所上升。 众所周知,导航定位的民用市场几乎是美国GPS的天下,但随着中国北斗的迅速崛起,这一垄断局势被打破。 作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北斗卫星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 经历了从零开始的探索,如今的北斗卫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导航卫星,那么又有多少人使用到北斗呢?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召开的2019年科技工作会议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表示,北斗导航卫星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自主可控的服务平台,并且得到了大众市场的广泛应用。 根据官方给出的答案,北斗快速辅助定位系统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3亿! 我们前面提到,北斗卫星已经有39颗在向全球提供定位服务,在农业、军事、交通等多个领域为人们带来便利。 不过也有人经常问:“我手机上都是GPS,北斗导航在哪里?”,小编相信,这一问题同样也是在大多数人心中存在的。 不过,小编要说,其实目前我国市面上主流的安卓机基本都能支持北斗,很多外国手机的芯片也兼容北斗。 手机上的导航叫做GPS,虽说与美国的导航卫星GPS名称相同,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上的“GPS定位”的确是指美国的GPS导航, 但如今,GPS更多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准确来说,美国的GPS是占了最早使用名称的优势,很多手机不仅仅能接受美国的GPS,也能接收到北斗卫星,甚至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尽管在手机导航中统称为GPS。 手机导航与天上的卫星并非一一对应,而是手机导航多项选择导航卫星,因此很多人实际上使用了北斗的导航服务而不自知。 除了在手机导航上应用,北斗的作用也体现在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方面,比如即将正式运营的大兴机场,它在建设过程中,北斗卫星就帮了不少忙。 而通过北斗卫星协助,通往大兴机场的铁路建设以“最精确”的铺设速度,仅15天就完成70公里的铁轨。 因此,北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的确非常的大。 随着北斗定位的广泛应用,其产业规模也在快速增长,预计至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当然,25年的构建,北斗系统肯定在一些领域还无法与美国GPS相比,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发展速度。 北斗是当之无愧的发展最快的定位系统,只要能一如既往地维持快速的发展,超越全球其他的定位系统将不用等待太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