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都市网,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商洛都市网

东楼村产业振兴之路

来源:时间:2024-07-31 11:32:30 阅读:-

当饲养员、干技术活、管理牛舍……刘改姓怎么也没想到,他71岁了还能身兼数职,每月按时领工资。刘改姓之前收入主要靠玉米、野生药材,加上农闲时出去找点零活。如今,身体硬朗的他在东楼村肉牛养殖场打工,月收入2500元,收入稳定且离家近,还能兼顾着把家里的地种了。

刘改姓生活的改变,是东楼村发展变化的缩影。这座古村落几年前还是“出门黄士裹着腿,雨天木桩支瓦檐”的贫困村。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蹚出了一条绿色有机、种养循环的产业振兴路,成为竹林关镇明星村。“要想改变我们村的面貌,村干部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2016年,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东楼村党支部书记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资金,从班子自身着手,向内开刀,给班子成员立下三个规矩:一是秉持公益之心,珍惜平台,公私分明,干出实绩;二是饱含为民之心,多走访农户,带着问题和建议工作;三是要有集体观念,集体决定的重大事项,要坚决执行,带头干起来。在中省市扶贫资金支持下,在中央社科院结对帮扶下,经过四年脱贫攻坚战,东楼村水、电、路、视、讯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道路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得到大大改善,为乡村振兴后续发展打牢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新一届班子接过“接力棒”,继续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旅。这不,东楼村肉牛养殖产业悄悄兴起。

在村两委班子积极协调下,原东楼村小学旧址摇身一变成了丹凤县盛东凯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100平米的厂房,办公区、养殖区、饲料间、活动场布置的井井有条,土地批复手续、环保环评手续办理难度大减。东楼村副主任李合利(兼丹凤县盛东凯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介绍:“目前养殖场场房改造花费16万元,引进种牛花费37万元,分两批从洛南县和河南省引进,共计31头,每头在300公斤左右,经过一年养殖可生长至600-700公斤,按市场价34元/公斤出售,年底全部出栏可获得60余万销售额,利润可达8-12万元。养殖场打算七月份再引进30头母牛,后期自己繁育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这个厂房最大可扩大至120头规模。”

“这个养殖场发展到现在的不易,我是亲眼所见的。”饲养员刘改姓边撒着粮草边说:“这批小牛到新家后,出现水土不服、食欲不振现象,可急坏了村支书和合利主任。经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合利主任到食槽边添加了白色安抚方块,供牛玩耍,每次靠近牛都会抚摸牛的头和鼻子,缓解牛的恐惧情绪,并指导我带牛出去晒太阳,不断推敲饲料搭配和食材选择,有一段时间,我们还搭配少量的啤酒,帮牛开胃。过了适应期,日常管护,粮草储备,预防感冒等工作也是很繁琐和复杂的,清理粪便保持厂房干净整洁,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做好,养殖真是个辛苦的差事,但看到牛儿一天天健康成长,心理更多的是喜悦。”走到厂区尽头,村副主任李合利(兼丹凤县盛东凯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指着房后的梯田说:“这块地里长得像玉米苗的植物是饲料草——墨西哥玉米草,让牛吃营养草,每头牛每天长够2斤肉,年底才有利润。因此养殖场在附近流转土地32亩,专门用来种饲料草,村里女工好找,工费还少,一个月请70个工大概花费5000元就够打理田地,养殖场一年可带动务工12人,支付劳务费10万余元。”

东楼村班子带头人李英显信心满满:“目前肉牛养殖产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发展下去,这个示范点养殖成功后,我们将开发第二个、第三个养殖点,由小到大、长远规划,逐步扩展发展至千头甚至更大肉牛养殖基地。只要党支部‘想法子’,干部‘挑担子’,党员‘闯路子’,就一定能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村子发展是大家共同的事,这已经成为东楼村村民的共识,只要干部群众一起用心干,再难的事都能干成。”乡村振兴,不仅组织要振兴、产业要振兴,生态、文化、人才振兴也一个都不能少,东楼村党群同携手,正努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供稿人:刘佩鑫)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