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Moto而言,从被分割到联想之后,如果单从保持联想的一贯风格,其实谈不上可以与市面上中高端机型较量,而被联想收购后的moto其实并未一帆风顺,虽然保持的新机的发布,但是在手机市场,你在你的任何圈却很难见到使用Moto手机。 Moto作为手机领域的风向标,从45年前Moto发布的第一款手机以来,曾经的独树一帜到现在却只能沦为依偎在大佬身边的小乖乖。 回想这几年Moto手机,从我知道moto的翻盖手机以及伴随到现在还回旋在我脑海里的【hello,Moto】,到今天发布了一款差1W的Moto Z 2018旗舰,试想,这还是我当时所熟知的moto么? 打开Moto官网产品区,就被左上角的联系logo以及产品区的标志性正面所吸引,老实说,近两年Moto新机一直保持的风格很独树一帜,如果大街上你能看到后置摄像头,不知道的你还以为是乐视又出新机了。其实说的没错,Moto的设计风格已经与较早年风格迥异,其主要的设计元素已不在,展现在眼前的仅仅是与未来交接的一个设备。 就好比刚发布的这款Moto Z 2018,如果不标记型号和价格,放在Moto的产品区,你都发现不了这是价值9999元的Moto Z 2018旗舰机。 扯这么多,回归到本篇文章的主角——陈坤代言的Moto Z 2018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Moto Z 2018,国外名称Moto Z2 Force,已在北美区上市,在北美也不错的反响。Moto Z 2018采用一块支持ShatterShield放碎屏功能的5.5英寸2K分辨率AMOLED屏幕,处理器采用高通骁龙835处理器;前置500万F/2.2光圈,后置两颗F/2.0的双摄1200万像素镜头,传感器为IMX386,支持激光对焦;超薄机身仅有6.1mm,电量只有2730mAh,容量虽小,但Moto Z 2018采用的变频省电自学习系统可根据应用场景自行匹配cpu频率,实时变更模式,给续航带来优质体验;由于有且只有6GB内存和128GB UFS闪存一个版本,售价为9999元人民币,处于手机市场多见少买的奢华系列群体。购买时还随机附赠六单元、四动铁、专业三绞线的全球第一款Type-C接口全数字Hi-Fi音乐耳机和其它Moto自带纪念品。 已在官网预售,要不要买??? 重磅亮点依然是模块化设计,包括电池、影音播放、哈苏拍照等现有模块外,还将模块化进行到底,发布全新推崇的360度全景摄影模块,给手机带来更多的玩法,意在为摄影发烧友带来更多的实质性拍摄体验。 虽说这款新机价格赶超了刚在国内发布的华为Mate 10 Pro保时捷版本价格,但两款手机的针对人群可以认为是一致的,也算是联想在砍掉ZUK后由Moto带队的冲向高端奢华领域的一次挑战。 谈到屏幕,最近大火甚至可以火一两年的全面屏占领了风头,从最初小米Mix概念全面屏手机诞生以来,以小米的口碑宣传,越来越多的全面屏设计相继推出。 而Moto并不想贸然跟风,依然保持16:9的屏幕设计元素,也许在未来几年全面屏真的成熟化了,Moto再做不迟,不过现如今,全面屏并未完全普及,或者用户的话说:我的16:9屏幕玩得挺好的呀。其实也是,现如今的屏幕追求并不那么激烈,有无全面屏,外观变了,通过安装的软件实际使用,其实并没有特别加分。 双摄摄像头,同样与全面屏有着相同的市场,在近两年内顺然爆发。回望手机市场,哪家不搞个双镜头手机,感觉都不时尚了。这不,Moto的双摄也就来了,后置1200万双摄F/2.0光圈(彩色+黑白),支持相位、激光对焦和4K录影,如果单从参数来看,配置一般,就现在1000~2000价位的双摄都能做到,何况这近1W的双摄,到底好在哪里? 不妨来欣赏几张照片(图片来源于Moto Z2 Force),关于拍摄部分,不做过多评价,每个人的照片审美不一,加上每个人对视觉或者色彩的冲击,以下图片仅作为欣赏。 由于模块化的设计比较突出,再加上Moto Z 2018整机的质感,双剑合璧油然而生。已发布的模块配件依然可以在新发布的Moto Z 2018上正常使用。关于模块化,我玩的并不是很多,不过有朋友当时使用过音响和投影,据他所说,可玩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唯一一点,要买模块,还是把肾准备好吧! 总结来看,首先价格摆第一位,如果不差钱,花9999买它不如花低于1000来购买华为Mate 10 Pro保时捷版本,同样是认为身份的象征,买稳的华为是比moto更具有吸引力。 而是要为了迎合未来,模块化的设计在未来几年依然有不错的道路可以继续走,不过现阶段仅有Moto来做,孤立而战的同时,用户能否为此买单是一个艰巨的问题。产品的好与坏,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给用户带来的体验,甚至某些平台所做的消费者报告,如果真正在用户身上,影音娱乐办公,这三项占据主导因素,真正属于消费者报告不妨多多询问真实用户的体验感受。 Moto Z 2018产品图 科技不NG 关注科技和旅游的那些事 |